益辉涂料厂家介绍重庆环氧底漆、环氧防锈底漆、环氧富锌底漆涂装中返锈的原因;139^8329^5335首先重庆环氧底漆质量是决定防护性能的核心,从原料配方到生产工艺,任何环节偏差都可能为返锈埋下伏笔。市场上部分环氧底漆因成本压缩、技术缺陷,存在以下质量瑕疵:
1. 锌粉含量不达标:阴极保护失效
环氧富锌底漆(环氧底漆常见类型)依靠锌粉的 “阴极保护” 机制,牺牲自身保护钢铁基材。国家标准规定,干膜锌粉含量需达 70% 以上,方能提供长效、稳定的保护。但市场中部分产品锌含量仅 40%-60%,如某小品牌环氧富锌底漆,宣称锌含量达标,实测仅 55%。锌粉不足,无法在基材表面构建完整 “锌电极网络”,当水分、氧气渗透,锌粉无法及时 “中和” 腐蚀电流,导致钢铁迅速锈蚀,相比合格产品,返锈时间可提前 3-6 个月。
2. 树脂体系缺陷:附着力与屏蔽性受损
环氧树脂是环氧底漆成膜的关键,其含量与质量直接影响涂层附着力、耐水性。一些劣质产品为降低成本,减少环氧树脂用量(正常占比 30%-40%,部分低至 20%),并使用低纯度、性能差的树脂原料。某不合格环氧底漆树脂含量仅 22%,附着力测试(划格法)仅 1 级(合格≥3 级),耐盐水浸泡 24 小时即出现鼓泡、脱落,水分轻易穿透涂层,加速基材锈蚀。
3. 颜料、填料选择不当:降低涂层致密性
环氧底漆中的颜料、填料除调色外,还可增强涂层致密性、耐磨性。但部分厂家选用劣质、粒径不均的颜料、填料(如碳酸钙替代沉淀硫酸钡),导致涂层孔隙率增加(合格<2%,劣质可达 5%-8%)。如一款低价环氧底漆,因使用粗颗粒碳酸钙,涂层表面粗糙、孔隙多,水汽、腐蚀性离子易 “乘虚而入”,引发局部锈蚀,盐雾测试(国标≥500 小时无锈点)仅 100 小时即出现密集锈斑。
施工工艺维度:“操作失误” 撕开锈蚀防线
即便产品质量过硬,施工工艺不当也会使环氧底漆防护性能大打折扣,常见施工失误如下:
1. 表面处理不到位:基材 “根基不稳”
环氧底漆对基材表面处理要求严苛,需无油、无锈、有适当粗糙度(Ra 40-80μm),确保涂层附着力。实际施工中,部分施工方为省工省时,除锈等级未达 Sa2.5 级(近白级),残留氧化皮、铁锈,,采用手工除锈(仅达 St2 级)替代喷砂除锈,环氧底漆施工后 1-2 个月即出现锈点,因铁锈阻碍底漆与基材紧密结合,形成 “锈蚀源”。
2. 漆膜厚度失控:过薄或过厚均不利
环氧底漆干膜厚度直接影响防护寿命,正常应控制在 50-80μm(两道涂装)。膜厚<40μm,,环氧底漆膜厚仅 30μm,经雨水冲刷、日晒,3 个月即出现返锈;膜厚>100μm,涂层内部易产生应力,高温、潮湿环境下易开裂,底漆膜厚达 120μm,热胀冷缩后涂层出现大量裂纹,加速锈蚀。
3. 涂装间隔不合理:层间结合力削弱
环氧底漆多为双组份,需按规定时间混合、涂装,且两道涂装间隔需符合产品说明(25℃下一般 4-6 小时表干后涂第二道)。若间隔过短,前道漆未表干即涂后道,易出现 “咬底” 现象,层间附着力下降;间隔过长(>24 小时),前道漆表面污染、老化,同样影响层间结合,如某化工厂设备防腐,涂装间隔超 48 小时,涂层整体附着力下降 30%,遇化学品侵蚀易分层、脱落。本文章来源与网络,仅作为展示作用,版权归原著者所有,如有不适,请告知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